%0 Journal Article %T 特枯水情对长江中下游悬浮泥沙的影响 %A 刘红 %A 何青 %A 徐俊杰 %A 戴志军 %A 陈吉余 %J 地理学报 %P 50-64 %D 2008 %R 10.11821/xb200801006 %X 基于长江中下游气象资料、历史水沙资料和2006年10月现场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典型枯水年大通站的月均径流量和输沙率特征、2006年特枯水情产生的气候背景以及对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和悬沙粒径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枯水年长江干流输沙量有显著的减少,2006年特枯水情下大通站汛期输沙量仅占多年平均值(1985-2000年)的19.8%。在特枯水情和三峡工程蓄水的背景下,2006年10月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平均为0.057kg/m3,只占2003-2005年10月平均值的20.6%。2006年10月长江中下游悬沙中值粒径平均为4.8μm,悬沙中值粒径只占多年平均值的26.3%,占近期平均值的41.8%。含沙量、悬沙粒度和中游河床冲淤特性的综合分析表明,城陵矶—湖口河段水沙垂向交换强,是三峡兴建以后近期河道调整频繁的河段。洞庭湖和鄱阳湖对长江干流含沙量的贡献较大,尤以鄱阳湖的贡献最大,长江中下游其他支流对长江干流含沙量的贡献较小。汉江和巢湖对长江中下游悬沙粒径的影响相对较大,而洞庭湖和鄱阳湖则对悬沙粒径的影响相对较小。 %K 长江 %K 特枯水情 %K 含沙量 %K 悬沙粒径 %U http://www.geog.com.cn/CN/abstract/abstract186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