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从网络语言透视两种传播形态的互动<br>The Interaction of Two Communication Patter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Changes of Netspeak %A 隋岩 %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 2015 %X 摘要 “APEC蓝”一词最先在以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为首的群体传播中广泛流传,以嘲讽调侃的方式化解正统、权威的主流媒体传播语境。有别于常见网络语言的符号特征,“APEC蓝”不是靠重构能指来戏谑,而是以改变符号素的组合规则来指涉大众传播中缺失的意义,打破“同构”,满足群体传播中的意义狂欢。这种群体传播中的网络语言盛景,看似威胁到旧的传播权力中心,但在意义不断的“延异”中,形成了过度娱乐的碎片化信息。“APEC蓝”进入大众传播语境后,重拾缺失的话语,并以权威正面回应的方式使意义再次发生改变,并形成更为稳定和广泛的影响力。伴随语言意义的不断变化促成了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形态的交织和互动。<br> %K 互联网 %K 群体传播 %K 大众传播 %K APEC蓝 %K 网络语言< %K br> %K group communication %K mass communication %K APEC blue %K netspeak %U http://journal.pku.edu.cn/CN/abstract/abstract2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