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调解与审判的关系:反思与重述 %A 周 翠 %J 比较法研究 %P 46-64 %D 2014 %X 我国“审理法官实施调解”的设计思想与德国“裁判法官促进和解”的文化相近,但程序本质却存在根本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德国裁判法官促进和解必须遵守程序公开、制作笔录、法定听审等基本程序要求,而我国审理法官实施调解却超出法定程序要求,加添了当事人自愿、自治以及保密等因素。以请求权为导向并以适用法律为己任的审理法官,得否从事以利益为导向的调解行为?在我国启动调审分离改革之际,再次反思与重构“审判与调解的关系”,成为重要的议题。鉴于调解仅以“实现持续法和平”和“快速彻底解决潜在所有纠纷”为目的,因此其并不属于以“实现实体正义”为目标的审判活动,其也绝非审判的替代方式,而是充其量仅为审判提供补充而已。换言之,如果我国法院未来设立调解法官专司调解,这也仅意味着法院在履行照管当事人的义务,而非履行审判职能。 %K 和解 %K 调解 %K 审判 %K 既判力 %K 法律效力 %K 执行力 %U http://bjfyj.cupl.edu.cn/CN/abstract/abstract17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