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川西北地区早志留世风暴岩及其环境与古生态意义 %A 张廷山 %A 侯方浩 %A 高卫东 %A 兰光志 %J 沉积学报 %P 55-74 %D 1993 %X 研究区为扬子地块西北缘的一套巨厚页岩、泥岩层,间夹生物礁、生物丘及透镜状和不规则层状风暴生屑灰岩。根据风暴岩的地层分布及岩石学特征,作者将三类不同层位的风暴岩划分为A,B,C,D,E五类A、B型为近源风暴岩,C、D及E型为远源风暴岩。从A型到E型反映出风暴能量逐渐减弱,水体加深的趋势。由于生物碎屑层形成在泥质陆架上,使生境的底质性质发生变化,造成底栖生物群落从适于泥底生活的内栖生物群落通过埋藏反馈作用转变为表栖固着生物群落,形成众多的礁及丘。一般A型风暴岩是本区礁的基底;B型因其沉积位置较A型深且规模小,仅在少数地方可见其上发育丘1C型风暴岩之上可见生物层;而D、E型不适于表栖固着生物发育,其上均为泥页岩所覆盖。 %K 风暴岩 %K 生物礁发育 %K 古生态 %K 川西北地区 %K 早志留世 %U http://www.cjxb.ac.cn/CN/abstract/abstract16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