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珠海组—珠江组时期东沙隆起物源提供能力探讨 %A 李小平 %A 施和生 %A 杜家元 %A 陈淑慧 %A 张昌民 %A 余 %A 烨 %J 沉积学报 %P 654-662 %D 2014 %X 通过对东沙隆起周边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早期(珠海组—珠江组下段,32~18.5Ma)时期与早中新世晚期(珠江组上段,18.5~16.5Ma)地震前积特征、砂岩碎屑组分、重矿物特征、砂体平面展布的研究与对比,认为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早期,东沙隆起继承性发育,暴露于水面之上,发育独立的古水流体系,这些水流方向以东沙隆起为中心向西北和西南方发散。同时随着海水的入侵,东沙隆起范围不断缩小,物源提供能力逐渐减弱,到21Ma时期东沙隆起碎屑物源提供能力丧失;21~18.5Ma时期,东沙隆起逐渐过渡为碎屑岩与碳酸盐混积,并最终发育碳酸盐,18.5~16.5Ma时期为东沙隆起区碳酸盐的发育高峰期,可以认为此期仍有碳酸盐物源提供能力;16.5Ma之后,东沙隆起的生物礁也因淹没死亡,同时古珠江三角洲进积到此,东沙隆起沦为古珠江三角洲的前三角洲—陆棚沉积,彻底丧失物源能力。 %K 珠江口盆地 %K 东沙隆起 %K 物源 %K 三角洲 %U http://www.cjxb.ac.cn/CN/abstract/abstract12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