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曲流河道沉积演化过程与历史重建——以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杨大城子油层为例 %A 单敬福 %A 赵忠军 %A 李浮萍 %A 孙立勋 %A 汤乃千 %A 王博 %A 高怀玺 %J 沉积学报 %P 448-458 %D 2015 %R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3 %X 高弯曲流单期河道内点坝内部侧积泥岩夹层所形成的天然渗流屏障是影响剩余油赋存的主控因素,其单砂体内部薄夹层空间分布规模小、井间不易追踪对比、研究难度和所需资料要求程度较高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点坝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的精细解剖。因此,本文试图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密井网等资料,在废弃河道和点坝砂体的识别、恢复、河工参数的拟合和估算等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判别点坝侧积体的规模、倾向和倾角,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点坝地质概念模型,从单一期河道内多个点坝中,将属于同期的侧积体识别出来,然后进行编号组合,按照河道蛇曲化的规律进行过程分析和再现其沉积演化过程。这种方法实现了从成因过程学角度来解释点坝内部建筑结构及其空间叠置规律问题,使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结果层面,而是注重从成因、过程视角去恢复和重建曲流河道历史演化过程,使曲流点坝内部砂体建筑结构解剖结果将更合理、更可信,并有效指导了油田中后期剩余油的预测和挖潜。 %K 曲流河道 %K 河道演化 %K 侧积体 %K 沉积过程 %K 砂体建筑结构 %U http://www.cjxb.ac.cn/CN/abstract/abstract35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