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柱花草和苜蓿抗氧化系统及光合作用的季节性变化 %A 王继华 %A 谭嘉力 %A 郭振飞 %A 莫亿伟 %A 李聪 %J 草地学报 %P 412-417 %D 2007 %R 10.11733/j.issn.1007-0435.2007.05.003 %X 为探讨热带和温带牧草对温度胁迫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本文比较研究了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和苜蓿(Medicagosativa)叶片抗氧化系统、可溶性糖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柱花草在冬季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苜蓿MDA含量在夏季升高;柱花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越冬前和越夏前升高,苜蓿SOD活性在秋冬季较高,春夏季较低;柱花草和苜蓿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越冬前均升高,但柱花草春夏季维持稳定,苜蓿CAT活性夏季升高;柱花草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全年较稳定,苜蓿的APX活性在春夏季不断升高;柱花草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在越冬前、后均升高,而苜蓿只在越冬前升高,越冬后维持稳定水平;柱花草和苜蓿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越冬前均积累,柱花草积累高峰出现得较晚,且在越冬后再次大量积累,苜蓿在越冬前就大量积累,更有利于提高抗寒性;柱花草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NPQ)在冬季有一定程度降低,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ФPSⅡ)和光化学荧光猝灭(qp)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明显降低,苜蓿Fv/Fm、ФPSⅡ和qp等参数较稳定,但NPQ在春夏季不断降低。这说明,柱花草和苜蓿抗寒和抗热性的不同与其抗氧化系统、可溶性糖和PSⅡ季节性变化的差异有关。 %K 柱花草 %K 苜蓿 %K 抗氧化系统 %K 可溶性糖 %K 叶绿素荧光 %K 季节性变化 %U http://manu40.magtech.com.cn/Jweb_cdxb/CN/abstract/abstract7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