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野生羌活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休眠技术研究 %A 张恩和 %A 陈小莉 %A 方子森 %A 王蒂 %J 草地学报 %P 509-514 %D 2007 %R 10.11733/j.issn.1007-0435.2007.06.001 %X 由于植被的破坏、生境破碎化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高寒区野生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和宽叶羌活(N.forbesii)野生种群受到严重破坏,而繁殖率极低则是制约人工驯化栽培的主要障碍。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野生羌活种子休眠特性及破除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羌活种子具有胚后熟特性,休眠期8-10个月,需要胚的后发育才能解除休眠;秋季采收的羌活种子,无胚或呈原胚状态,不具备发芽能力,需要后熟,解除休眠的技术为流水冲洗,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可提前萌发,提高发芽率;变温(15~25℃/2~5℃)层积,可缩短解除休眠时间,层积前期暖温可加速胚的发育,低温是萌发成苗的必要条件;经过2-3个月的暖温和低温层积,种子萌发率提高到19.8%。] %K 野生羌活 %K 休眠 %K 破除休眠 %K 胚后熟 %K 激素处理 %K 变温处理 %K 层积处理 %U http://manu40.magtech.com.cn/Jweb_cdxb/CN/abstract/abstract7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