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牧草返青期土壤酶活性特征 %A 杨成德 %A 陈秀蓉 %A 龙瑞军 %A 满元荣 %A 张振粉 %A 张俊忠 %J 草地学报 %P 308-313 %D 2010 %R 10.11733/j.issn.1007-0435.2010.03.001 %X 对东祁连山7种高寒草地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等进行了研究,以期明确土壤酶活性的生态分布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介于0.37-0.49mL·g-1g·min-1、0.24-0.42mg·g-1.24h-1和1.14-3.03mg·g-1,且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上层高于下层;样地间土壤酶活性差异明显,其中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多为草本草地高于灌丛草地,但脲酶多为灌丛草地高于草本草地;土壤酶与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微生物量碳、氮和磷的相关性在不同草地型也有差异,如土壤脲酶与土壤含水量、pH值在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L.)草地、沼泽草地和嵩草(Kobresiasp.)草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但在其他样地相关性不显著,且在土壤肥力较一致的金露梅(Dasiphorafruticosa)灌丛和沼泽草地相关性并不一致。因此,用土壤脲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指标具有一定局限性。 %K 高寒草地 %K 返青期 %K 酶活性 %K 相关性 %U http://manu40.magtech.com.cn/Jweb_cdxb/CN/abstract/abstract3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