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九寨沟马脑壳金矿山优势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格局 %A 李武斌 %A 何丙辉 %A 钟章成 %A 王力 %A 齐代华 %A 张兴华 %A 娄方海 %A 苟小军 %J 草地学报 %P 643-650 %D 2010 %R 10.11733/j.issn.1007-0435.2010.05.006 %X 于2008年通过对矿山开采区、排渣区(包括排土区)同生境原生草地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糙野青茅(Deyeuxilascabrescens(Griseb.)Munro)、羊茅(FestucaovinaL.)、四川嵩草(KobresiasetchwanensisHand.-Mazz.)、白顶早熟禾(PoaacroleucaSteud.)、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Griseb.)等5种优势乡土草本植物,研究其生物量垂直空间分布格局,为矿山生态恢复效果、多样性评价及物种筛选等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内,D.scabrescens和F.ovina分布的范围广、盖度高(分别为18.86%和15.29%)、其生物量(分别为2003.74kg·hm-2,1507.42kg·hm-2)也高。5种草本生物量大小排序为D.scabrescens>F.ovina>K.setchwanensis>P.acroleuca>E.nutans,其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体上看,草本总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种优势草本生物量与海拔显著相关(P<0.01),但各优势种生物量大小随海拔变化关系不尽一致;草本生物量随坡度变化较大,坡脊生物量较坡谷低;草本盖度随季节有一定的变化。因此,矿山生态恢复过程中恢复物种的搭配应考虑物种生长季节的变化,增加物种多样性以及系统稳定性;同时应注意有效利用矿山资源。 %K 空间分布格局 %K 矿山 %K 生态恢复 %K 优势草本 %K 生物量 %K 季节变化 %U http://manu40.magtech.com.cn/Jweb_cdxb/CN/abstract/abstract3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