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沙生植被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及其含量的差异 %A 孙彩丽 %A 刘国彬 %A 马海龙 %A 薛萐 %A 张超 %J 草地学报 %P 863-869 %D 2012 %R 10.11733/j.issn.1007-0435.2012.05.011 %X 以9种沙生植被为研究对象,沙裸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沙生植被土壤易氧化有机碳(Coc)各组分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有机碳活性系数和敏感指数,探讨不同沙生植被对改善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裸地种植植被后,Coc各组分和总有机碳(Ctoc)含量显著增加,但Coc各组分占Ctoc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与其他沙生植被相比,刺槐林(Robiniapseudoacacia)、花棒(Hedysarumscoparium)、臭柏(Sabinavulgaris)和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对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有机碳活性的作用更加显著。敏感指数表明Coc中第1部分(Cfrac1)和第2部分(Cfrac2)活性较强,其中Cfrac1对土壤质量变化更加敏感,可以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状况的良好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Cfrac1,Cfrac2,Cfrac3,Cfrac4,Coc与Ctoc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与碱解氮和全氮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全磷和速效磷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Cfrac4和Ctoc与速效钾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Cfrac1,Cfrac2,Cfrac4,Coc,Ctoc与pH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综上所述,Cfrac1可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状况的良好指标,刺槐、花棒、臭柏和樟子松这4种植物可作为毛乌素沙地改善土壤质量的优先考虑植被。 %K 沙生植被 %K 易氧化有机碳组分 %K 活性系数 %K 敏感指数 %U http://manu40.magtech.com.cn/Jweb_cdxb/CN/abstract/abstract16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