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阿拉善高原灌木种的丰富度和多度格局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极端干旱荒漠地区灌木多样性保育的前提 %A 李新荣 %A 谭会娟 %A 何明珠 %A 王新平 %A 李小军 %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P 504-515 %D 2009 %X ?灌木作为群落优势植物生活型是干旱荒漠系统区别于半干旱草原或草地生态系统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位于我国北方典型干旱区的阿拉善高原其稀疏的植被覆盖介于15%~30%,且主要由多样的灌木组成,草本植物层片受到极端干旱气候条件、风蚀、过度放牧以及沙埋等因素的限制.采用无偏对应分析(DCA)和二维点图(biplot)法探讨了灌木物种的丰富度和多度格局对生境条件变化的响应,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阿拉善高原灌木种分布对生境条件的响应可归纳为4种生态类型,其主要源于不同灌木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土壤质地和土壤含水量梯度的变化.对灌木物种丰富度和多度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是深层土壤的含水量,并不支持在半干旱区草地土壤质地特性决定木本植物多样性格局的观点.除了深层土壤含水量,灌木种的多度还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呈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意味着减少黑河中游农业用水对于位于下游的阿拉善西部荒漠灌木物种多样性保育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减少高原中部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协调城市和绿洲水资源的利用、增加贺兰山对高原东部的水资源供给,确保整个高原深层土壤水分的稳定性是今后该区灌木物种多样性的保育的重要前提. %K 生物多样性保育 %K 灌木物种丰富度 %K 多度 %K 阿拉善高原 %K 荒漠生态系统 %U http://earth.scichina.com:8080/sciD/CN/abstract/abstract4127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