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晚白垩世三冬期大气CO2及全球陆表均温变化:植物化石证据 %A 万传彪 %A 王德海 %A 朱占平 %A 全成 %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P 1000-1008 %D 2011 %X ?根据海相和陆相记录定量重建白垩纪大气CO2含量对于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温室气候条件”尤为重要,但目前多个阶段的古植物数据还非常有限.基于气孔指数技术,本文根据黑龙江嘉荫永安村组3个层位的铁线蕨型银杏化石表皮,重建了晚白垩世三冬期大气CO2含量.回归法分析的结果显示,三冬期CO2含量存在明显的下降过程,即从早期约661ppm(1ppm=1μLL-1)降低到晚期约565ppm.上述结果与GEOCARBⅡ基本吻合,表明三冬期CO2含量远高于现代.相对高的CO2水平为这一时期气候的温暖性提供了新的证据.此外,植物数据显示,白垩纪CO2含量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幅度的波动,并以赛诺曼晚期、土伦期、三冬早期、坎潘晚期和/或马斯特里赫特晚期最为明显.对古植物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晚白垩世全球陆表均温亦存在多次波动.全球陆表均温的增量(ΔT)在赛诺曼早期约为3℃,土伦中期增至4.7℃,而随后又在柯尼亚克中期迅速降低至2.2℃.自三冬期以后,全球陆表均温逐渐降低,并伴有一些小幅波动.? %K 三冬期 %K CO2 %K 晚白垩世 %K 全球陆表均温 %K 气孔指数 %K 永安村组 %K 嘉荫 %U http://earth.scichina.com:8080/sciD/CN/abstract/abstract5040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