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地球辐射带动态变化和辐射带粒子快速加速 %A 宗秋刚 %A 袁憧憬 %A 王永福 %A 苏振鹏 %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P 951-975 %D 2013 %X ?通过SAMPEX卫星的观测,定量地研究了在CME和CIR磁暴期间1.5~6.0MeV“杀手”电子的通量分布的变化.发现外辐射带的内、外边界都可以被随着L壳指数衰减的函数很好地拟合出来.另外,本文根据这一指数衰减函数和由此得到的动态的外辐射带内、外边界改进了RBC指数的计算,并由此得到CME磁暴有可能比CIR磁暴产生更多的相对论电子.辐射带物理模型STEERB基于三维的Fokker-Planck方程实现,包含局地波粒相互作用、径向扩散和绝热输运等物理过程.由于数值格式的限制,以往的辐射带模型均没有引入局地波粒相互作用相关的交叉扩散项.STEERB模型的对比实验显示,交叉扩散项的忽略能够导致电子通量被高估5倍甚至几个数量级.这个结果说明,交叉扩散项对于辐射带电子通量的准确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辐射带物理模型常常采用固定的偶极磁场,忽略了背景磁场变化引起的绝热过程.STEERB模型则采用了时变的背景磁场,同时引入绝热和非绝热过程.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绝热输运过程能够显著地影响辐射带电子通量的演化.行星际激波与磁层的相互作用能够在内磁层激发的ULF波;激发的极性模的ULF波会造成“杀手”电子的快速加速过程.极向模和环向模ULF波对漂移-共振加速的作用在不同L值区域有所不同.环向模ULF波对能量电子的加速在L值较大的区域(外磁层)较为重要,而在L值较小的区域(内磁层),极向模ULF波则对能量电子的加速起主要作用. %K 辐射带 %K “杀手电子” %K CME磁暴 %K CIR磁暴 %K 波粒相互作用 %K ULF波 %K VLF波 %U http://earth.scichina.com:8080/sciD/CN/abstract/abstract5110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