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页岩及干酪根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比较研究 %A 曹涛涛 %A 宋之光 %A 王思波 %A 夏嘉 %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P 139-151 %D 2015 %X ?运用氮气吸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研究了中国南方古生界不同页岩及其干酪根孔隙发育形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二叠系大隆组页岩比表面积介于2.22~3.52m2g-1,比表面积与TOC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干酪根纳米孔隙不发育,比表面积为20.35~27.49m2g-1;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比表面积介于17.83~29.49m2g-1,比表面积与TOC含量之间有极好的正相关性;干酪根纳米孔隙发育很好,比表面积高达279.84~300.3m2g-1;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比表面积介于20.12~29.49m2g-1,比表面积随TOC含量和蒙脱石含量增加而增加;干酪根发育有一定量的纳米孔隙,比表面积为161.2m2g-1.作为比对样品,油柑窝组油页岩比表面积为19.99m2g-1;干酪根孔隙极不发育,比表面积仅为5.54m2g-1,说明了油页岩的比表面积可能主要是来自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的贡献.页岩比表面积的高低及孔隙的多少与有机质含量、类型、成熟度和蒙脱石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低成熟干酪根基本没有孔隙发育而显示出极低的比表面积;高过成熟干酪根具有较好的孔隙发育及较高的比表面积.龙马溪组干酪根比牛蹄塘组干酪根具有更为发育的纳米孔隙和更高的比表面积,这可能与它们的干酪根类型及显微组分等因素有关.较高的蒙脱石含量也会对页岩比表面积有一定的贡献.低成熟干酪根的孔容和比表面积主要是来自大于10nm孔的贡献,高过成熟干酪根的孔容主要是大于10nm孔的贡献,但4nm左右孔也有一定的贡献,比表面积则主要是来自小于4nm孔的贡献.通过对比研究不同页岩及干酪根的比表面积与孔隙结构可以得出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页岩比大隆组页岩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K 古生界不同页岩 %K 干酪根 %K 比表面积 %K 纳米孔隙 %K 成熟度 %U http://earth.scichina.com:8080/sciD/CN/abstract/abstract5167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