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洪镇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A 朱光 %A 谢成龙 %A 向必伟 %A 胡召齐 %A 王勇生 %A 李鑫 %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P 584-592 %D 2007 %X ?位于大别造山带东侧扬子板块上的洪镇变质核杂岩,其下拆离盘韧性剪切带叠加在元古代董岭群变质杂岩之上.该韧性剪切带现今剖面上分别呈背形或反“S”形,但具有一致向南西缓倾的矿物拉伸线理.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该韧性剪切带具有上盘向南西的运动方向.糜棱岩中石英与长石的动态重结晶型式指示其为角闪岩相韧性剪切带,原先形成于中地壳环境.该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24.8±1.2)Ma),在区域北东-南西向拉伸中沿向南西缓倾的韧性剪切带发生拆离运动.随后洪镇花岗岩体的侵位(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21.7Ma)使该韧性剪切带弯曲、抬升,形成变质核杂岩.洪镇变质核杂岩揭示,区内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是发生在区域伸展背景下,扬子板块东部在晚中生代也经历过岩石圈减薄. %K 扬子板块 %K 洪镇变质核杂岩 %K 韧性剪切带 %K 洪镇岩体 %K 岩石圈减 %U http://earth.scichina.com:8080/sciD/CN/abstract/abstract3092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