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荒漠北沙柳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和黑隔内生真菌定殖状况 %A 闫姣 %A 贺学礼 %A 张亚娟 %A 许伟 %A 张娟 %A 赵丽莉 %J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P 949-958 %D 2014 %R 10.3724/SP.J.1258.2014.00089 %X ?为利用土壤共生真菌资源促进荒漠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分别于2013年6月、8月和10月,从内蒙古元上都地区采集北沙柳(Salixpsammophila)根围0–10、10–20、20–30、30–40和40–50cm共5个土层的土壤样品,系统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和黑隔内生真菌(DSE)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MF和DSE的平均定殖率分别为77%和84%,说明北沙柳根系能与这两类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AMF和DSE的分布和定殖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AMF和DSE的平均定殖率均表现为10月>8月>6月。土壤深度对AMF和DSE的定殖率有显著影响,AMF和DSE定殖率的最大值分别在0–20cm和0–10cm土层。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月份和土层对AMF和DSE的定殖率以及土壤因子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湿度、pH值、碱性磷酸酶、易提取球囊霉素是内蒙古荒漠环境中AMF和DSE定殖的主要影响因子。 %K AMF %K DSE %K 生态分布 %K 内蒙古荒漠 %K 北沙柳 %U http://www.plant-ecology.com/CN/abstract/abstract115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