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植物系统有机碳的分布与流动 %A 田应兵 %A 熊明彪 %A 熊晓山 %A 宋光煜 %J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P 490-495 %D 2003 %R 10.17521/cjpe.2003.0071 %X ?湿地碳素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热点。国内对沼泽湿地碳循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其它地区则鲜见报道。若尔盖高原位于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沼泽十分发育,泥炭贮量丰富,沼泽面积和泥炭资源贮量均居中国首位。为了评估该区湿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作者以该区分布最为广泛的3种沼泽植物群落——木里苔草(Carexmuliensis)群落、乌拉苔草(Carexmeyeriana)群落和藏嵩草(Kobresiatibetica)群落以及最为典型的3种湿地土壤——泥炭土、泥炭沼泽土和草甸沼泽土为对象,采用田间腐解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高原湿地植物——土壤系统中有机碳的分布与流动,其目的在于:1)探明该区湿地土壤有机碳的数量与分布状况;2)了解植物碳在向土壤流动过程中的消失与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一般较高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在植物由活体—立枯—残落物的不同阶段,植物不同化学组分中碳的消失率各异,其中易分解组分碳的消失率最大(3种群落分别为61.37%、69.59%和66.34%),木质素碳的消失率(44.53%~52.98%)略大于纤维素碳的消失率(38.23%~43.86%),3种群落植物碳的总消失率分别为53.8%、60.03%和55.18%;3种群落的植物残落物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和两年后的残留碳量分别为30g·m﹣2和25.5g·m﹣2,而植物残根的相应数值则分别高达179~223g·m﹣2和161~208g·m﹣2,说明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残根是形成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由于该区湿地的生物量较高,有机碳的流动量也相应较大。 %K 湿地 %K 土壤_植物系统 %K 有机碳 %K 若尔盖高原 %U http://www.plant-ecology.com/CN/abstract/abstract102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