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空间异质性的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 %A 何志斌 %A 赵文智 %A 常学礼 %J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P 616-622 %D 2004 %R 10.17521/cjpe.2004.0082 %X ?以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理论与方法,以优势植物泡泡刺(Nitrariasphaerocarpa)和红砂(Reaumuriasoongorica)种群为例,采用一个样地内2500个10m×10m小样方中获取的植物盖度数据来研究采样尺度和划区方式对荒漠植被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其中尺度效应研究的思路是:一是保持粒度(样方)不变,增加幅度(样地)分析其对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二是保持幅度不变,改变粒度进行分析。划区效应是在样地尺度(500m×500m)上,把整块样地数据聚合成10m×200m、20m×100m、40m×50m、50m×40m、100m×20m和200m×10m等不同形状和不同方向的网格进行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空间异质性受采样尺度和划区方式影响显著。当样地面积小于200m×200m时,所获取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泡泡刺种群的空间异质性;当样地面积小于100m×100m时,所获取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红砂种群的空间异质性。调查泡泡刺和红砂种群的空间格局时,样方面积在20m×20m到30m×30m较为合适。植被空间异质性参数对划区方式的敏感性较强,其中泡泡刺种群的敏感性高于红砂种群。 %K 荒漠绿洲过渡带 %K 空间异质性 %K 可塑性面积单元 %K 尺度效应 %K 划区效应 %U http://www.plant-ecology.com/CN/abstract/abstract104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