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的比较 %A 吴建国 %A 张小全 %A 徐德应 %J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P 530-538 %D 2004 %R 10.17521/cjpe.2004.0072 %X ?应用土壤培养法,比较分析了六盘山林区天然次生林(杂灌林、山杨(Populusdavidanda)和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林)、农田、草地和人工林(13a、18a和25a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土壤在30℃和60%田间饱和含水量条件下培养180d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差异(以180d累计释放的CO2-C计)。结果显示:农田和草地土壤碳矿化释放的CO2-C含量(180d释放的gCO2-C·kg-1干土)分别比天然次生林低65%和23%,差异主要在0~40土层;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分别高155%和17%,差异主要在0~70cm土层。农田土壤碳矿化释放的CO2-C分配比例(即180d释放CO2-C/土壤C)比天然次生林平均低12%,草地比天然次生林平均高18%,差异主要在0~40cm土层;人工林比农田平均高29%,草地比人工林平均高9%,差异主要在0~50cm土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矿化释放的CO2-C含量的差异比其分配比例的差异大。土壤碳矿化释放的CO2-C含量和分配比例总体上都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分配比例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幅度方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差异不大;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幅度方面,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中大;随土层递减的幅度方面,土壤碳矿化释放的CO2-C含量比其分配比例大。这主要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输入和稳定性等差异所致。结果说明土壤碳矿化速率随天然次生林变成农田或草地而下降,随在农田或草地上造林而增加,矿化速率变化幅度比分配比例的变化幅度大。另外,土地利用变化也使不同土层土壤碳矿化速率和分配比例差异改变,其中速率改变的幅度比分配比例改变的幅度大。 %K 土地利用变化 %K 土壤有机碳矿化 %K 有机碳矿化释放的CO2-C %U http://www.plant-ecology.com/CN/abstract/abstract91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