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生态环境与播种期下小麦籽粒品质变异规律的研究 %A 潘洁 %A 姜东 %A 戴廷波 %A 兰涛 %A 曹卫星 %J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P 467-473 %D 2005 %R 10.17521/cjpe.2005.0062 %X ?选用6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在4个生态点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生态环境下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变异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点、品种以及地点×品种互作对籽粒产量、千粒重、蛋白质、湿面筋和淀粉含量、沉降值与降落值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播种期处理对产量与淀粉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播种期×品种互作对千粒重、降落值、淀粉含量及沉降值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地点×播种期×品种互作仅对产量、湿面筋、淀粉含量与沉降值有显著的影响。在4个不同生态点中,南京点的籽粒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最低,但淀粉含量最高;徐州点的产量和千粒重最大;泰安点的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最高,沉降值最小;保定点的产量、千粒重最小,但沉降值最大。不同播种期处理下,适播与晚播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与降落值都显著高于早播,而早播期的产量和千粒重最大。各小麦品种在不同地点与播种期下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变异中以降落值的变异系数为最大,淀粉的变异为最小。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与淀粉含量呈线性负相关,与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及降落值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日温差与产量和千粒重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及降落值则随昼温差的增加线性递增;开花至成熟期降雨量与产量、千粒重都呈现先升后降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而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降落值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与降落值随开花至成熟期的累计日照时数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 %K 小麦 %K 生态环境 %K 播种期 %K 产量 %K 品质性状 %K 变异 %U http://www.plant-ecology.com/CN/abstract/abstract102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