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喜旱莲子草沿河岸带不同生境的盖度变化及形态可塑性 %A 潘晓云 %A 耿宇鹏 %A 张文驹 %A 李博 %A 陈家宽 %J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P 835-843 %D 2006 %R 10.17521/cjpe.2006.0106 %X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原产南美洲,是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9种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该文比较了分布于河岸带4种小生境中,喜旱莲子草和它的同属土著植物莲子草(Alternantherasessilis)的盖度和生长特征变化,以了解影响喜旱莲子草入侵的生境和生长特征。按照距水体的距离远近,这些小生境依次为:废弃农田、沼泽、河边沙石滩及河间卵石滩。结果表明,这4种生境在基质性质、土壤养分和生产力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生产力较高的生境中(如废弃地和沼泽),喜旱莲子草是优势种,但在生产力较低的生境中(即河边砾石滩及河间卵石滩)土著种莲子草的相对盖度大于喜旱莲子草。随着生境土壤养分的增加,喜旱莲子草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可塑性。喜旱莲子草与觅光相关的几个形态指标,如茎的长度、节间长度和节的数目以及单叶面积都显著增加;同时,那些着生叶片的分枝也从匍匐状转变成直立生长。在生产力较高的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植冠高度和茎干密度成正相关,表明喜旱莲子草对极度密集的种群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些结果说明,较高的形态可塑性和优先占据具有较高土壤养分的小生境是喜旱莲子草沿河岸带入侵的基本特征,可能也是促成其入侵的重要的内部(植物自身)和外部(生境)条件。 %K 喜旱莲子草 %K 莲子草 %K 生物入侵 %K 光竞争 %K 入侵性 %K 资源比率模型 %U http://www.plant-ecology.com/CN/abstract/abstract94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