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羽茅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 %A 魏宇昆 %A 高玉葆 %A 李川 %A 许华 %A 任安芝 %J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P 640-649 %D 2006 %R 10.17521/cjpe.2006.0084 %X ?该文从形态学和基因水平上对内蒙古中东部草原4个羽茅(Achnatherumsibiricum)种群所含的27个内生真菌(Neotyphodium)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羽茅内生真菌在形态学和基因水平上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PDA培养基上,根据菌落颜色、质地、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外观等特征,可分为4个形态型;西乌旗、霍林郭勒和定位站3个种群所含的内生真菌菌落具有相似的生长特性和外观,而羊草(Leymuschinensis)样地种群无论从菌落外观和质地的多样性,还是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它3个样地。用20个随机引物对这27株内生真菌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共检测到463个位点,其中461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9.6%,特有位点93个,占20.1%。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380和0.3870;多数菌株间的遗传一致度较低而遗传距离较大,在DNA水平上存在较显著的遗传变异。基于Nei无偏遗传距离和UPGMA法的聚类分析结果将27株内生真菌分为7组,并且与形态型的划分基本一致,RAPD分析方法提高了内生真菌类群划分的可靠性。 %K 羽茅 %K 内生真菌 %K Neotyphodium %K 形态型 %K RAPD %K 遗传多样性 %U http://www.plant-ecology.com/CN/abstract/abstract99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