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野生和栽培马蹄金抗旱性比较及其抗旱机制初探 %A 李君 %A 周守标 %A 王春景 %A 李金花 %J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P 521-527 %D 2007 %R 10.17521/cjpe.2007.0065 %X ?为了鉴别野生和栽培马蹄金(Dichondrarepens)的抗旱性,探讨其抗旱适应性的生理机制,对野生和栽培马蹄金进行了土壤水分胁迫处理,系统测定了野生和栽培马蹄金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NO2-/NO3-含量以及总DNA片断化程度。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马蹄金在抗旱适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野生马蹄金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升高幅度,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量及积累速度均高于栽培马蹄金,而叶片含水量下降的程度、DNA片断化程度低于栽培马蹄金,其中野生和栽培马蹄金叶片内NO2-/NO3-含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变化差异尤其显著,野生马蹄金叶片内的NO2-/NO3-含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栽培马蹄金,二者最大含量分别相差10和2.2倍。研究结果说明了野生马蹄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强于栽培品种;在干旱逆境下马蹄金叶片内的NO2-/NO3-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内源NO的变化,内源NO浓度的高低可能是野生和栽培马蹄金不同抗性的真正原因。 %K 野生马蹄金 %K 栽培马蹄金 %K 抗旱性 %K 抗氧化酶 %K 硝酸还原酶 %K 内源NO %K 渗透调节物质 %K DNA片断化 %U http://www.plant-ecology.com/CN/abstract/abstract97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