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 %A 陈磊 %A 叶其刚 %A 潘丽珠 %A 徐立铭 %A 黄宏文 %J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P 106-113 %D 2008 %R 10.3773/j.issn.1005-264x.2008.01.012 %X ?在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4省25个湖泊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种群进行广泛的取样调查、鉴定和查明种间共存格局的基础上,结合同园种植实验,对该属两个混生近缘种刺苦草(V.spinulosa)和苦草(V.natans)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定量测定和比较研究,探讨了种间生活史差异对种间共存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刺苦草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的优势物种,苦草为常见种,而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仅有很少分布;2)苦草和刺苦草常混生于这些湖泊中,形成共存分布格局:刺苦草和苦草种间呈明显的的带状相间分布格局,或苦草只零星分布于刺苦草群落中;3)刺苦草和苦草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显著不同:刺苦草为多年生,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只有有限的有性繁殖投入;相反,苦草在调查的地区为一年生,以有性繁殖为主,只进行微弱的克隆生长,且不能产生克隆繁殖器官(冬芽)。刺苦草和苦草在有性和无性繁殖生活史对策上的权衡,导致种间资源利用和竞争能力的分异而使这两个近缘种得以共存。 %K 苦草 %K 刺苦草 %K 克隆繁殖 %K 繁殖策略 %K 沉水植物 %K 竞争共存 %U http://www.plant-ecology.com/CN/abstract/abstract107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