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太白红杉林斑块结构与群落特征 %A 段仁燕 %A 王孝安 %A 黄敏毅 %A 王志高 %A 汪超 %J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P 460-468 %D 2009 %R 10.3773/j.issn.1005-264x.2009.03.005 %X ?根据森林循环理论,森林群落的动态是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镶嵌系统。通过调查太白山亚高山针叶林带太白红杉(Larixchinensis)林的结构,确定出4种斑块阶段(林窗阶段、建立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研究了森林斑块动态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并测定分析了不同斑块类型内光照和温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群落内不同斑块类型的比例分别是:林窗阶段40.3%,建立阶段34.0%,成熟阶段17.2%,退化阶段8.5%。2)不同斑块类型内,环境因子(光照和温度等)的日变化差异明显。其中,在林窗阶段的光照强度和土壤表面温度要比其他3个阶段变化更大。3)森林循环过程中,不同高度和不同径级个体的密度存在着明显差异。4)平均胸径、高度和平均基面积、个体平均体积和立地材积均随着森林的循环而增加。5)森林循环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为波形的。运用自然干扰与斑块动态理论,解释了太白红杉林循环过程中不同斑块之间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K 太白红杉 %K 斑块结构 %K 亚高山针叶林 %K 物种多样性 %U http://www.plant-ecology.com/CN/abstract/abstract105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