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高榕的3类雌花形态及其繁殖特征 %A 张媛 %A 杨大荣 %A 彭艳琼 %J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P 1303-1309 %D 2010 %R 10.3773/j.issn.1005-264x.2010.11.007 %X ?榕树(Ficusspp.)及其传粉榕小蜂(Agaonidae)之间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已形成了高度专一的互惠共生关系。在雌雄同株的榕树中,同一个榕果内既繁殖种子,又繁殖榕小蜂,雌花资源在繁殖种子和榕小蜂之间是怎样分配的?该研究选择广泛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的高榕(F.altissima)及其传粉榕小蜂系统来回答这个问题。高榕果内的雌花柱头形态变异较大,有3种类型的柱头——球型、弯钩型和火炬型,它们分别占到雌花总量的54.00%、36.93%和9.07%。3种类型柱头的雌花分别具有不同长度的花柱,球型柱头雌花的平均花柱长度最短,火炬型柱头次之,弯钩型柱头雌花的平均花柱长度最长。在高榕果内,有传粉者Eupristinaaltissima和欺骗者Eupristinasp.两类小蜂进入榕果内繁殖,前者的产卵器长度比96.01%以上的雌花花柱长,后者的产卵器也要长于85.73%的雌花花柱,从产卵器长度和雌花花柱长度的匹配情况看,它们应该可以利用绝大多数雌花产卵繁殖后代。然而,繁殖榕小蜂的雌花主要是短花柱的雌花,其中60.64%是球型柱头的雌花;而繁殖种子的主要是花柱较长的弯钩型柱头和火炬型柱头的雌花。显然,繁殖榕小蜂和种子的雌花不仅花柱长度有差异,柱头也分化出了不同的形态,变异的柱头形状也是调节榕树-榕小蜂繁殖平衡的手段之一。 %K 高榕 %K 榕小蜂 %K 柱头形态 %K 花柱长度 %K 繁殖特征 %U http://www.plant-ecology.com/CN/abstract/abstract110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