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马尾松和黄山松两个核基因位点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种间分化 %A 张利锐 %A 彭艳玲 %A 任广朋 %A 周永锋 %A 李忠虎 %A 刘建全 %J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P 531-538 %D 2011 %R 10.3724/SP.J.1258.2011.00531 %X ?利用两个核基因座位C3H和GI,对重叠分布于中国东南部的两个松属(Pinus)物种马尾松(P.massoniana)和黄山松(P.hwangshanensis)的22个群体8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种间分化模式研究。在这两个核基因座位上,两种植物都表现出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马尾松πsil=0.00171;黄山松πsil=0.00340),但是马尾松要显著低于黄山松;在种内分化水平上,马尾松的种内遗传分化也明显低于黄山松(马尾松FST=0.059;黄山松FST=0.339)。这可能是由于黄山松的海拔分布高于马尾松,而高海拔分布使黄山松的分布区域更加片段化,促使其形成较高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子变异分析(AMOVA)发现,两物种基于两个核基因座位的种间差异为48.86%,而GI基因座位上的种间差异明显高于C3H座位(GI:77.24%,C3H:20.48%),同时,基因谱系显示两物种的共享单倍型仅在C3H座位上存在。结合这两个基因的功能,推测GI基因可能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选择压力,因为GI基因参与调控植物的开花时间,而C3H与木质素表达水平的调控有关。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得GI的进化速度相对较快,从而加速了黄山松和马尾松的物种分化。 %K 核苷酸多样性 %K 黄山松 %K 马尾松 %K 群体遗传结构 %K 物种分化 %U http://www.plant-ecology.com/CN/abstract/abstract110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