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青藏高原东缘野生暗紫贝母生物量分配格局对高山生态环境的适应 %A 徐波 %A 王金牛 %A 石福孙 %A 高景 %A 吴宁 %J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P 187-196 %D 2013 %R 10.3724/SP.J.1258.2013.00019 %X ?从时空尺度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野生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生物量分配特征对高山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通过海拔梯度、群落类型、群落盖度、群落透光率4个变量的分析,间接探讨了高山环境条件下水分、热量、光照和土壤养分等主要环境因子对暗紫贝母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并主要研究了海拔梯度这一综合要素的生态效应。同时,从时间尺度上研究了暗紫贝母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生物量分配模式,以期了解不同发育阶段高山植物对于环境要素的适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4个环境变量中仅海拔梯度对暗紫贝母单株鳞茎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且生物量积累随海拔升高而减小。2)在空间尺度上,海拔梯度为野生暗紫贝母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表明在高山地区热量条件对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同时不同生活史阶段的暗紫贝母其生物量分配模式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年生贝母的鳞茎生物量分配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叶生物量分配随之增加。3年生和4年生贝母鳞茎及叶生物量分配在不同海拔梯度上比较稳定,而茎生物量分配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有性生殖(花)分配则随之而增加。各生活史阶段植株根生物量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分配稳定。3)在时间尺度上,不同生活史阶段贝母生物量分配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根和茎生物量分配随生活史阶段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鳞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则随之显著减少。单株鳞茎生物量在3年生阶段达到最大。 %K 高山环境 %K 生物量分配 %K 海拔梯度 %K 暗紫贝母 %K 生活史阶段 %U http://www.plant-ecology.com/CN/abstract/abstract113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