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野生及栽培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分析 %A 陈立强 %A 师尚礼 %A 马春晖 %J 草业科学 %P 1070-1079 %D 2014 %R 10.11829\j.issn.1001-0629.2013-0481 %X ?采用过氧化物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电泳技术,对两份野生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种质资源和27份栽培苜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种同工酶共检测到30条稳定酶带,其中6条为特异酶带,出现在陇东野生紫花苜蓿、拜城野生紫花苜蓿、兰杰兰德和大西洋紫花苜蓿酶谱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75.00%、55.56%和33.33%。29份苜蓿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633~1.000,平均值为0.867,两份野生紫花苜蓿种质资源与栽培品种间的相似系数相对较小,栽培品种间的相似系数相对较大。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772处可将29份苜蓿材料聚为3类,第1和第2类分别由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和拜城野生紫花苜蓿单独组成。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和拜城野生紫花苜蓿在主成分分析图中的位置也相对孤立,表现出野生种质资源与栽培品种间较远的亲缘关系。 %K 苜蓿 %K 野生种质资源 %K 栽培品种 %K 同工酶 %K 遗传多样性 %U http://cykx.lzu.edu.cn/CN/abstract/abstract106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