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放牧对环青海湖高寒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A 郑伟 %A 董全民 %A 李世雄 %A 刘玉 %J 草业科学 %P 2040-2046 %D 2013 %X ?以环青海湖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被进行调查,并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不同放牧率梯度下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计算,以期从生态位角度解释植物群落的放牧演替机制。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放牧,群落优势种发生了改变,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适口性好的植物优势度降低,家畜不喜食或不食的和耐牧的植物优势度增加。紫花针茅生态位宽度最大,披针叶黄华次之,分别为0.994和0.959,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multifida)和多枝黄芪(Astragaluspolycladus)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生态位宽度较大。在放牧率梯度上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和溚草(Koeleriacristata)的生态位宽度较小,说明放牧抑制了高大禾草的层片发育。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他种群间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度较小是种间对资源需求分化的结果。放牧使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发生了分化,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可能从以紫花针茅和早熟禾等为优势种群向以矮嵩草、高山嵩草(K.pygmaea)和披针叶黄华为优势种群的方向发展,表明生境有了明显的退化。因此,控制草地的放牧强度是维持种群健康发展的关键。 %K 放牧强度 %K 高寒草原 %K 优势度 %K 生态位宽度 %K 生态位重叠 %U http://cykx.lzu.edu.cn/CN/abstract/abstract103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