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水稻胚乳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对支链淀粉精细结构的影响 %A 吕冰 %A 郭志刚 %A 梁建生 %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P 766-773 %D 2008 %X 分析了水稻(OryzasativaL.)籽粒发育过程淀粉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酶、淀粉分支酶以及淀粉脱支酶活性变化,同时研究了淀粉结构形成动态.与野生型晚粳9522相比,转基因晚粳9522中直链淀粉的合成被显著抑制,而总淀粉含量和籽粒终重量没有改变.淀粉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活性表达时间不一致,存在明显的时段特征,这与淀粉积累动态密切相关.可溶性淀粉合酶活性表达最早,其在灌浆前期驱动淀粉合成起始;而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酶在胚乳发育的中期活性最大.两水稻实验材料间,除淀粉脱支酶活性变化有所不同外,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活性的变化没有明显差异.并且,支链淀粉的分支模式在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变化较大,且与品种有关.以上结果揭示,支链淀粉的合成要先于直链淀粉,并且在控制支链淀粉各分支的形成过程中有不同的酶在起特异的作用. %K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K 支链淀粉结构 %K 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酶 %K 水稻(OryzasativaL.) %K 可溶性淀粉合酶 %K 淀粉分支酶 %K 淀粉脱支酶 %U http://life.scichina.com:8082/sciC/CN/abstract/abstract4103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