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两株刚果红结合突变型志贺菌大质粒全基因组比较研究 %A 唐旭东 %A 熊朝晖 %A 杨帆 %A 张笑冰 %A 杨剑 %A 陈立宏 %A 聂桓 %A 燕永亮 %A 江艳 %A 王璟 %A 薛颖 %A 徐星烨 %A 朱亚芳 %A 董杰 %A 安黎哲 %A 王勋陵 %A 金奇 %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P 416-423 %D 2005 %R 10.1360/052005-23 %X 对福氏志贺菌(Shigellaflexneri)5型及志贺氏志贺菌(Shigelladysenteriae)1型两株与刚果红结合突变菌株的大质粒pSF5及pSD1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pSF5全长136694bp,包含165个ORFs,其中133个功能明确,32个功能未知.pSD1全长182726bp,共有224个ORFs,其中181个功能明确,43个功能未知.pSF5中IS序列为53787bp,pSD1中为49616bp,分别占整个基因组的39.3%,27.2%.二者中共有22种不同类型的IS出现,其中ISEc8,ISSbo6在志贺菌大质粒中为首次报道.与pCP301相比,pSF5和pSD1都发生了大范围基因缺失,并在多处发生基因片段倒置等现象.pSF5中除与侵袭相关ipa-mxi-spa基因岛完全缺失外,与O-抗原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shf-rfbU-msbB基因也部分缺失,而在pSD1中上述基因则完整存在,但pSD1中与侵袭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的virF基因缺失.结果表明,在pSF5和pSD1中与侵袭相关的调控因子及侵袭基因的缺失是导致刚果红结合突变的原因之一,但是否是唯一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的验证. %K 志贺氏志贺菌1型 %K 大质粒 %K pSF5 %K pSD1 %K 刚果红 %K 基因组比较 %K 福氏志贺菌5型 %U http://life.scichina.com:8082/sciC/CN/abstract/abstract4023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