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Study of Heavy Rainfall and Related Mesoscale Systems Causing Severe Flood in Huaihe River Basin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7
2007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特征的分析
%A ZHAO Si-Xiong
%A ZHANG Li-Sheng
%A SUN Jian-Hua
%A
赵思雄
%A 张立生
%A 孙建华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D 2007
%I
%X 针对2007年6~7月的淮河致洪暴雨,采用NCEP资料、卫星TBB(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资料、地面加密资料和1 h的降水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到结果如下:1)2007年6~7月主汛期的暴雨带主要位于淮河流域,而不是像通常那样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时间长达30余天,超过2003年(持续20余天)。2)整个汛期从6月19日开始至7月26日结束,根据影响系统和雨区分布的不同,可将降水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2阶段(6月29日~7月10日)降水最强,影响最大,与梅雨的降水有更多相似。在第2阶段中又有4次降水过程,其中第4次过程(7月7~9日)降水最强,导致10日在王家坝开闸泄洪。3)高纬度的阻塞形势(西阻型)有利于环流的稳定维持和暴雨的持续发生。4)副热带高压稳定在26°N,有利于雨带维持在32°N,另外南海季风涌沿副高西侧将大量水汽输送至淮河流域。5)在阻高和副高之间的西风带上,巴尔喀什湖为低槽区,不断有小股冷空气经我国西北和黄河上游沿偏西路径移至淮河流域,西风槽加深甚至在中国大陆出现切断低压,这在过去淮河暴雨期间不太多见,表明存在明显的中低纬度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在7月8日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与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相迭置耦合,非常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加强和暴雨的发生。6)在暴雨期间有中尺度低压(扰动)的发生发展,并有与之相关的中尺度云团、雨团甚至更小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出现,致使8日寿县24h降水量达262 mm之多。该次强暴雨与淮河流域前期多场强降水形成的高水位"遭遇",引发了严重的洪水,其影响超过了2003年,成为了1954年以来淮河流域最严重的洪涝。
%K Huaihe River basin
%K heavy rainfall related with flood
%K monsoon surge
%K trough in westlies
%K mesoscale vortex(disturbances)
淮河流域
%K 致洪暴雨
%K 季风涌
%K 西风槽
%K 中尺度涡旋(扰动)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E62459D214FD64A3C8082E4ED1ABABED5711027BBBDDD35B&cid=28A2F569B2458C17&jid=484C10BAB5333C14751916EACFF8295F&aid=69BBEA71127B49BAE7AE5556295CFBBD&yid=A732AF04DDA03BB3&vid=59906B3B2830C2C5&iid=B31275AF3241DB2D&sid=A586B761C9AA2FAA&eid=0EE24608F5763811&journal_id=1006-9585&journal_name=气候与环境研究&referenced_num=5&reference_num=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