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溪流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地适合度模型的构建与河道内环境流量研究——以三峡库区香溪河为例 %A 李凤清 %A 蔡庆华 %A 傅小城 %A 刘建康 %J 自然科学进展 %D 2008 %I %X 基于对香溪河河流生态系统的多年研究,以该流域河流大型底栖动物最优势类群四节蜉为指示生物,建立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基于长期的连续的野外现场实测数据的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合度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 HSM).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文中将河道内环境流量分为3个层次,即河道内最小需水量、最小环境流量和适宜环境流量,并利用水文法和加权可利用面积法(weighted usable area, WUA)分别构建了这3个层次的河道内环境流量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香溪河的最小需水量为Tennant法中描述为差或最小状态的流量(即0.615m3?s-1),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维系河道景观多样性,应将多年平均流量的42.91%(即2.639m3?s-1)作为研究地点的适宜环境流量.综合考虑水文和生物因素,从3个层次确定了河道内环境流量,可以为香溪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较准确地计算河道内最小环境流量提供探索性研究. %K 栖息地适合度模型 %K 加权可利用面积 %K 河道内环境流量 %K 大型底栖动物 %K 香溪河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01BA20E8BA813E1908F3698710BBFEFEE816345F465FEBA5&cid=96E6E851B5104576C2DD9FC1FBCB69EF&jid=504AF8C1E5476CA7C4EC9DF6FEAC14AC&aid=7EACF05415332C2049F159C335CD4704&yid=67289AFF6305E306&vid=13553B2D12F347E8&iid=59906B3B2830C2C5&sid=656BC79BFC7F0F4B&eid=AFD02B86BFB3C7FC&journal_id=1002-008X&journal_name=自然科学进展&referenced_num=1&reference_num=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