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南海南部晚第三纪放射虫缺失事件及古海洋学意义 %A 张丽丽 %A 陈木宏 %A 张兰兰 %A 陆钧 %J 自然科学进展 %D 2007 %I %X 定量分析了南海南部ODP184航次1143站位12Ma以来沉积物中的放射虫.结果显示自晚中新世以来放射虫丰度有三个演化阶段,在时间上与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及盛衰变化很好的对应.其中5.96—3.3Ma放射虫缺失,硅藻也完全消失,但钙质生物的变化并不显著.这一放射虫缺失事件在时间上与巴拿马海道和印尼海道的关闭接近,故被认为是由于巴拿马海道和印尼海道的逐渐关闭,大洋环流重组,经历晚中新世的"生物勃发"时期,海水中营养大量消耗,同时期太平洋暖池减弱,东亚季风强度弱,影响到表层放射虫生产力.生物硅溶解作用及强烈的构造运动均对放射虫丰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K 南海南部 %K 晚第三纪 %K 放射虫缺失事件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01BA20E8BA813E1908F3698710BBFEFEE816345F465FEBA5&cid=96E6E851B5104576C2DD9FC1FBCB69EF&jid=504AF8C1E5476CA7C4EC9DF6FEAC14AC&aid=A8166331668DAACD&yid=A732AF04DDA03BB3&vid=BCA2697F357F2001&iid=9CF7A0430CBB2DFD&sid=3559FBE006544B4B&eid=49833082E2634437&journal_id=1002-008X&journal_name=自然科学进展&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