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希格斯与他的“上帝粒子” %A 梁剑 %A 邢志忠 %J 现代物理知识 %D 2009 %I %X 因提出“希格斯机制”和预言“希格斯玻色子”而闻名于世的彼得 希格斯(Peter Higgs)2009年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和斯德哥尔摩大学联合颁发的奥斯卡 克莱因(Oskar Klein)奖。10月1日,希格斯在Alba Nova大学中心做了题为“我作为玻色子的一生”(My Life as a Boson)的获奖演讲。随着坐落在西欧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即将开始运行取数并寻找那个给予基本粒子以质量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希格斯机制和它背后的物理,甚至为LHC能否找到希格斯粒子而打赌。为了以简单通俗的语言还原四十多年前发现希格斯机制的真实过程,我们在此翻译了《Physics World》由编辑彼得 罗杰斯(Peter Rodges)于2004年7月采访希格斯本人后所撰写的文章《Peter Higgs: the Man behind the Boson》,以飨读者。 %K 希格斯玻色子 %K 诺贝尔物理学奖 %K 粒子 %K 斯德哥尔摩 %K 希格斯机制 %K 克莱因 %K 奥斯卡 %K 科学院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6E709DC38FA1D09A4B578DD0906875B5B44D4D294832BB8E&cid=47EA7CFDDEBB28E0&jid=1C031B2B4922AA5094987D80AEBA807E&aid=0AA97AD14D3CE7B2EF0C3AF1F9D5D032&yid=DE12191FBD62783C&vid=BC12EA701C895178&iid=B31275AF3241DB2D&sid=E514EE58E0E50ECF&eid=11B4E5CC8CDD3201&journal_id=1001-0610&journal_name=现代物理知识&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