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国煤矿第一爆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结构研究的启示 %A 赵金仁 %A 张先康 %A 王夫运 %A 张成科 %A 张建狮 %A 刘保峰 %A 潘素珍 %J 科学通报 %D 2009 %I %X 利用贺兰山中中国煤矿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矿山大爆破, 以爆破点为起点向南东方向穿过银川盆地和鄂尔多斯块体布置了一条超长地震观测剖面, 在中国大陆地震探测研究中获得了观测距离超过1300 km来自上地幔上部反映不同深度的地震波信息. 上地幔顶部折射波Pn明显的特点是可以有效的对比追踪至500 km以远, 其稳定的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预示着鄂尔多斯地块的上地幔顶部是一个构造变化不大、比较弱的正梯度层结构; 如果认为Pm1和Pm2两波组是来自上地幔的波组, 则在上地幔结构中有着发育的构造层面, 其平均速度分别为7.70~7.80和8.10~8.20 km/s. 根据Pm1和Pm2波组的走时特征推测其反映的界面M1与M2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厚度的速度逆转层, 它们所反映的深度范围约为110~120和200~220 km, 这些现象基本上反映了该地区上地幔岩石圈的结构特征. 由此得到的信息可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构造探测研究、认识地球内部上地幔不同圈层的形状、结构与相互作用关系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K 矿山大爆破 %K 超长地震剖面观测 %K 上地幔波组 %K 岩石圈结构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01BA20E8BA813E1908F3698710BBFEFEE816345F465FEBA5&cid=7C7E63796F062382A606A3A9833B8C05&jid=B40D4BA57FF46E45205A09B4DC283152&aid=BEE75CFF03EBE9E21B3E3491DA46D0C4&yid=DE12191FBD62783C&vid=318E4CC20AED4940&iid=DF92D298D3FF1E6E&sid=9C6D270E246D943F&eid=8587C7CAA7A3D0DB&journal_id=0023-074X&journal_name=科学通报&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