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湖南農民辦小試驗埸 %J 科学通报 %D 1953 %I %X 湖南省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辦的小試驗場,對提高耕作技術很有作用。今年湖南省農民辦小試驗場的很普遍,僅南縣一地就有一百多個。南縣田啓發、麻陽縣劉 忠榮和攸縣呂秋生等農業勞動模範,今年在湖區、山區和丘陵地區分別作了水稻密植試驗,收成都增加五成以上。呂秋生在試驗田裏採用“梅花形”分垸密植法,每畝產稻1,400斤,較去年增產75%。呂秋生互助組的組員們親眼看到密植的好處,决心明年都要實行密植。在湖南省第二屆農業勞動模範代表大會上,一千多農業勞動模範和互助組長聽了田啟發、吕秋生等的密植試驗報告後,都提高了增產信心。田啟發還選擇幾十種水稻品種作了比較試驗,他發現了“中大三四五”和“二等一時興”兩種晚稻良種。它們的優點是不倒伏、産量高、成熟早,比當地農家流行的晚稻種“大白米冬粘”能提早十多天成熟。中南農業科學研究所水稻專家白思九和許多農業技術人員實地考察後、認爲這個晚稻品種如能在洞庭湖濱推廣,不僅可以提高湖南大米的質量,而且可能使當地農民避免“大白米冬粘”晚稻成熟期太遲以致每年遭受螟害和風災的損失。今年湖南省各地農民到田啟發的小試驗場參觀的不下五千人。漢壽縣林桂子也正比較試驗中發現“紅桿雷火粘”早稻良種,這個良種已在德壽鄉一帶農民中推廣。在選種方面,醴陵縣楚塘鄉農業勞動模範周木近在去年採用穗選、梳選、桶選三種辦法各選出稻殼一斤,今年分別播種,插秧時又每樣插四百蔸在一坵田裏,結果穗選的收78斤乾殼,梳選的收71斤、桶選的收59斤。這一事實,推動全鄉300戶農家有249戶都改用穗選稻種。但是,湖南省各地農民的試驗工作還是比較粗糙的。大多數農民沒有採用“小蔸密植法”,深耕沒有和合理施肥很好結合。因此,湖南省人民政府農林廳號召各級國營農場的技術人員,加强對農民的技術指導,把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民羣眾的創造性勞動結合起來,爭取明年更大的豐收。 (新華社訊)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01BA20E8BA813E1908F3698710BBFEFEE816345F465FEBA5&cid=7C7E63796F062382A606A3A9833B8C05&jid=B40D4BA57FF46E45205A09B4DC283152&aid=153B9674DD5D1816&yid=E7185A61DEE39C9D&iid=0B39A22176CE99FB&sid=869807E2D7BED9EC&eid=869807E2D7BED9EC&journal_id=0023-074X&journal_name=科学通报&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