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QUANTIFICATION METHODS FOR MICROFOSSIL CHARCOAL CONCENTRATION AND THE IMPLICATION FOR HUMAN ACTIVITIES
微炭屑的几种统计方法比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 %A 李宜垠 %A 侯树芳 %A 赵鹏飞 %J 第四纪研究 %D 2010 %I %X 微炭屑是研究火的历史和过去人类活动、重建古生态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一般指长轴小于120μm、黑色不透明的炭化颗粒。常用点接触法(11刻点和202刻点)、图像识别法、颗粒计数法和分粒级法进行微炭屑统计。本文利用不同方法求得的微炭屑面积浓度或颗粒浓度曲线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6以上(p<0.05),表明这几种方法的微炭屑统计结果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尤其是两种点接触法与图像识别法的统计结果更加相近,相关系数分别为0.79与0.88; 颗粒计数法与点接触法、图像识别法的相关系数是0.75和0.74。分粒级法与点接触法、图像识别法和颗粒计数法的相关性随着粒级的变化而不同。两种点接触法的微炭屑统计结果的相关系数高达0.93,反映了这两种方法所得微炭屑统计结果具有几乎相同的变化趋势。202刻点接触法由于与其他统计法的相关性都比较高,统计视域多且鉴定统计速度快,是进行微炭屑统计的最佳方法。微炭屑浓度高的时段出现在繁荣的文化期,可能指示着强烈的人类活动。 %K 微炭屑 %K 点接触法 %K 图像识别法 %K 颗粒计数法 %K 分粒级法 %K 人类活动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E62459D214FD64A3C8082E4ED1ABABED5711027BBBDDD35B&cid=621CF755B1A341E5&jid=EA07051745CDC8D89D5F01A3A4CFE6A9&aid=731E8A591279CF12916C2251F2DDFCDF&yid=140ECF96957D60B2&vid=340AC2BF8E7AB4FD&iid=0B39A22176CE99FB&sid=35E8A259891FB32F&eid=8C27CCA578E52082&journal_id=1001-7410&journal_name=第四纪研究&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