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甘肃河西走廊早期冶炼活动及影响的炭屑化石记录 %A 孙 %A 楠李小强 %A 周新郢 %A 赵克良杨 %A 青 %J 第四纪研究 %D 2010 %I %X 炭屑化石的显微结构研究是根据木材的解剖特征(组成木材的细胞与组织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确定燃烧植物的类型,重建古植被和古环境,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火石梁和缸缸洼青铜冶炼点位于河西走廊西北部、黑河流域下游巴丹吉林南缘沙地中,散布了大量的炭屑化石遗存。通过炭屑化石3个切面(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显微结构特征研究,比对现代切片标本和木材解剖图版,识别和确定炭屑化石的木材种属,确定 2100~1860BC期间的青铜冶炼所用木材为柽柳、杨属、柳属、蓼科4种乔灌木植物,火石梁和缸缸洼地区大量乔、灌群落生长要比目前荒漠生态环境优越的多。先民的青铜冶炼活动导致乔木和灌木植物被大量砍伐,植被盖度急剧降低,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是1900BC左右杨属、柳属和蓼科乔灌木植物基本消失的主要原因。 %K 河西走廊 %K 早期冶炼 %K 炭屑化石 %K 显微结构 %K 木材种类 %K 环境变化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E62459D214FD64A3C8082E4ED1ABABED5711027BBBDDD35B&cid=621CF755B1A341E5&jid=EA07051745CDC8D89D5F01A3A4CFE6A9&aid=DF8D9212692E9F786D544D53EB94F5F9&yid=140ECF96957D60B2&vid=340AC2BF8E7AB4FD&iid=0B39A22176CE99FB&sid=160561E9A96393DE&eid=86C0C9A759FDA8CA&journal_id=1001-7410&journal_name=第四纪研究&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