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A Preliminary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 of Cabot''''s Tragopan (Tragopan caboti)
黄腹角雉人工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A GUI Xiao-jie
%A XIANG Zuo-fu
%A LI Li
%A
桂小杰
%J 动物学研究
%D 2007
%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为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目前,其野生种群仅分布于湖南东南部、浙江南部和西南部、江西、福建、广东北部和广西东北部,估计数量约为4000只。湖南省雉类繁殖基地自1997年通过对执法检查中获得的黄腹角雉个体进行收容、救护以及驯养繁殖工作以来,该人工种群已经成功繁殖4年,至2004年年底种群数量为131只。本文利用8年的驯养繁殖过程中获得的种群生态学参数,借助漩涡模型(Vortex9.51)对该种群100年内的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按照过去8年的生存情况,该种群在100年灭绝的概率为97%。成年雌性的高死亡率和频繁的灾害是影响种群长期存活的两个关键因素。如果成年雌性的死亡率降低到饲养后3年(2002—2004年)时的水平,种群的灭绝概率降低至5%,如果同时控制灾害的发生,其灭绝概率降至0。增加环境容纳量没有降低种群的灭绝概率和增加其增长速度,但增加环境容纳量对100年后的种群数量和基因杂合度有明显的影响。在降低成年雌性死亡率和杜绝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对种群进行收获(用作向野外放养),每次收获的数量应该控制在5只成年雄性和5只成年雌,开始收获时间为种群连续繁殖10年以后。降低成年雌性的死亡率、杜绝食物中毒和火灾等灾害的发生以及增加环境容纳量是该人工饲养种群长期存活和发展壮大的重要管理手段。
%K 黄腹角雉
%K 旋涡模型
%K 种群生存力分析
%K 种群收获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90BA3D13E7F3BC869AC96FB3DA594E3FE34FBF7B8BC0E591&jid=7C502F1A6798ACE1B8C57E291C48C7F1&aid=CD5A7BEDC85BA159DB44638E6CEC2EDB&yid=A732AF04DDA03BB3&vid=D3E34374A0D77D7F&iid=B31275AF3241DB2D&sid=C824C8F9F54AE9B9&eid=06F643376BC2509E&journal_id=0254-5853&journal_name=动物学研究&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