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完全氧糖剥夺”对A型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后膜电流的增强作用 %A 李红斌 %A 韩会丽 %A 马文裴 %A 董志芳 %A 徐 林 %J 动物学研究 %D 2007 %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 摘要: 氧糖剥夺模型作为研究脑缺血的离体模型被广泛使用,该模型模拟了局灶性脑缺血的病理变化。然而在缺血病灶中心区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称为缺血半暗带的区域,脑血流也有程度不一的降低。为了模拟这种病理变化,我们发展了一种中等程度氧糖剥夺的离体脑片模型,该模型满足两个条件,氧气部分剥夺而葡萄糖完全剥夺。临床上通过增强A型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抑制活动可以阻止海马神经元的坏死,但其机制不清楚。因此我们采用全细胞膜片钳的记录方法,研究中等程度的氧糖剥夺对海马脑片CA1区神经元的A型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后膜电流(IPSCs)的影响。我们发现中等程度的氧糖剥夺使A型γ-氨基丁酸受体电流(IPSCs)的峰值增加而衰减时程延长。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电流的峰值增加是由于A型γ-氨基丁酸受体-氯离子通道的电导增加所致,而与氯离子的反转电位无关。这些发现提示神经系统在中等程度脑缺血的早期阶段可以通过内稳态机制来维持兴奋性系统和抑制性系统之间的平衡。关键词: 中等程度脑缺血, A型γ-氨基丁酸受体, 抑制性突触后膜电位, 峰值 %K 不完全氧糖剥夺 %K A型γ-氨基丁酸受体 %K 抑制性突触后膜电流 %K 峰值 %K 衰减时程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90BA3D13E7F3BC869AC96FB3DA594E3FE34FBF7B8BC0E591&jid=7C502F1A6798ACE1B8C57E291C48C7F1&aid=7F8F3D2D46DD3B204605165F22C47A06&yid=A732AF04DDA03BB3&vid=D3E34374A0D77D7F&iid=94C357A881DFC066&sid=ABF2590617D31FFD&eid=C4490A71BEB872FA&journal_id=0254-5853&journal_name=动物学研究&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