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Syntheses of Organic Diperoxovanadates and Interactions with Small Molecules
有机双过氧钒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A YU Xian-yong %A CHEN Zhong %A
作者:于贤勇 %A 导师:陈忠 %J 波谱学杂志 %D 2007 %I %X 在过去的20年里,双过氧钒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一直是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合成并表征数种双过氧钒化合物的基础上,利用多核(1H、13C、14N、15N和51V)、多维(1H-1H COSY、13C-1H COSY和DOSY)和变温NMR等谱学手段,结合ESI-MS技术和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了相互作用前后体系中各物种的溶液结构,对一些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探讨了相互作用的模式和规律.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在合成草酸双过氧钒的基础上,利用多种NMR谱学手段研究了双过氧钒和组氨酸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在溶液中观察到His和Carns等有机配体主要以其咪唑环上的ε-N与中心金属钒配位,这和从海洋生物Curvularia inaequalis分离出来的氯过氧化物酶(Chloroperoxidase)的活性中心His496有着相同的配位方式.理论计算表明溶剂效应对该配位方式起着关键的作用.此外,利用ESI-MS技术结合理论计算,通过比较体系在溶液和气相中行为的异同,对气相中物种OV(O2)2(L)2]-(L为配体)可能的结构给予了解释,认为中心金属钒与溶液中一样还是6配位而不是Conte等人认为的7配位,第二个配体分子通过氢键与物种OV(O2)2(L)2]-结合在一起.2.在合成数种双过氧钒化合物的基础上,利用多种NMR技术结合ESI-MS等谱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双过氧钒化合物和咪唑、吡啶、取代吡啶、精氨酸、皮考啉酯以及皮考啉酰胺等有机配体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套适合研究过氧钒化合物与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的谱学方法.利用核磁共振中扩散排序(DOSY)技术,实现了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样品管中的"虚"分离,并利用谱图编辑技术得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位移即结构信息.由于DOSY的使用避免了繁琐的分离,因此它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混合物的谱学方法.3.在相互作用体系NH4VO3/H2O2/2-(2′-Py)-Imi中合成了一种新的双过氧钒化合物.经NMR、IR、X-ray衍射和元素分析等谱学方法或分析手段确定其组成NH4{OV(O2)2{2-(2′-Py)-Imi}·4H2O}]和结构,其51V的化学位移在单核双过氧钒化合物中是最大的.目前已报道双过氧钒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约为10个,本文所合成的为第一个具有不对称双氮双齿配体的双过氧钒化合物. %K diperoxovandate %K small molecular %K interaction %K NMR %K ESI-MS %K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双过氧钒化合物 %K 小分子 %K 相互作用 %K 核磁共振 %K 电喷雾质谱 %K 理论计算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6E709DC38FA1D09A4B578DD0906875B5B44D4D294832BB8E&cid=47EA7CFDDEBB28E0&jid=1A3C8C6E452BD1AF5A6B6B99BA3989C9&aid=32921F8F2867B3C5&yid=A732AF04DDA03BB3&vid=B91E8C6D6FE990DB&iid=38B194292C032A66&sid=683005D16807E4FE&eid=4C2B9916B58305BE&journal_id=1000-4556&journal_name=波谱学杂志&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