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黔中喀斯特山区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与关联 %A 习新强 %A 赵玉杰 %A 刘玉国 %A 王欣 %A 高贤明 %J 植物生态学报 %D 2011 %I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X 认识植物功能性状随演替进展的变化规律和不同性状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从功能生态学的角度来理解群落演替。该文调查了位于贵州省中部的普定县喀斯特山区26个样方的物种组成, 这些样方分别处于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混交林3个演替阶段; 测量了分布于该区域的82种木本植物的3个功能性状值(叶面积、比叶面积、最大高度); 根据物种在样方中的多度加权计算得到26个样方的性状平均值,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随演替进展植物功能性状在群落水平上的变异格局和不同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分析了各阶段优势物种的功能性状在群落间(β组分)和群落内(α组分)的变异格局及相关性。结果表明: 1)沿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混交林这一演替顺序, 群落平均叶面积和平均高度逐渐增加, 而群落平均比叶面积则逐渐变小; 2)就群落平均性状值而言, 叶面积与最大高度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最大高度与比叶面积、叶面积与比叶面积均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3)物种功能性状的α组分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而β组分之间相关性显著。这说明: 随演替的进展, 群落优势物种对环境的适应策略由高速生长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而同一群落内共存的物种采取不同的性状组合来适应共同的群落环境。 %K 群落平均性状值 %K 喀斯特植被演替 %K 叶面积 %K 最大高度 %K 比叶面积 %K 性状梯度分析法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90BA3D13E7F3BC869AC96FB3DA594E3FE34FBF7B8BC0E591&jid=2F2173CCFF292BF447DC2681EA33BBAE&aid=9345C3E296A5F6AF5B8440B249555163&yid=9377ED8094509821&vid=6209D9E8050195F5&iid=F3090AE9B60B7ED1&sid=E5E53C81AEB35E6C&eid=82BCA4C44409DD5C&journal_id=1005-264X&journal_name=植物生态学报&referenced_num=1&reference_num=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