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偏凸山羊草——硬粒小麦双二倍体自交后代的染色体数变异及其遗传基础 %A 肖建富 %A 丁守仁 %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D 2000 %I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 %X 关于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起源,过去通常归结于通过远缘杂交和多倍体的进化。但这种进化模式无法解释每个种内存在的遗传多样性。   进入八十年代后,Grant(1981)提出了重组型物种形成的理论框架,为小麦的起源研究指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研究表明,在小麦进化过程中,不仅通过染色体组内的转化和染色体组间的互换,而且由于遗传渐渗和杂化基因(节段)染色体组的形成,促使多倍体小麦种的染色体发生了改变。但到目前为止还缺少有关新染色体组形成的报道。   过去我们已经报道了偏凸山羊草与硬粒小麦双二倍体杂交的遗传不稳定性,指出了少数后代单株中染色体数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本文将系统报导该杂种连续六个自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情况,并对后代群体平均染色体数呈下降趋势作一些细胞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所用的双二倍体材料来自作者以往的研究(见有关文献)。前三个世代采用混合法种植,后三个世代采用系谱法种植。每个世代的单株选择都以单株株形和减数分裂观察结果为依据,重点选择分蘖较少、性状特异、染色体数较少的杂种单株,也兼顾选择其它所有类型的单株,以保持后代杂种群体的完整性。减数分裂制片和观察按常规方法进行。…… %K 小麦 %K 山羊草 %K 杂交 %K 染色体数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03F54A49DE00578AA0E5DDF5BC021AA7&cid=298920A27C9BAA22346FCA384240FAA4&jid=466C05D88593309B3EB5CF34361E6426&aid=FFA4DDC63ADB95C2F49ECCF9E3630C79&yid=9806D0D4EAA9BED3&vid=96C778EE049EE47D&iid=E158A972A605785F&sid=366B1248A15658C5&eid=522844664D9E629A&journal_id=1008-9209&journal_name=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