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On the Language Reform Movement in Instrumental Rational Thinking
工具理性思路下的清末文字改革运动
%A Wang Linmao
%A
汪林茂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D 2008
%I
%X 鸦片战争后,闯入中国的近代科学在"用"的层面上映衬出中国文字的落后及不适应.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在工具化、工具效率成为文化运动的最大追求,科学技术登上至高无上地位的文化生态环境下,有识之士按照工具理性的思路开展了文字改革运动.改革者认为,不适于"用"的汉字是中国贫弱落后的罪魁祸首,因此文字的工具价值,即至易、至简、至捷是其文字改革--创制切音字活动的追求目标,而汉字同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则遭到冷落并被边缘化.这又成为一股文化趋势,这股趋势在客观上直接导向"欧化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者的"废除汉文"主张.面对这一民族文化危机,另一些知识分子则以捍卫民族文化和人文价值的立场,驳斥了文字问题上民族虚无主义的谬论.这一过程说明,片面强调工具理性是不可取的.在近代中国,工具理性与人文价值理性的协调、统一始终难以实现.
%K 汉字
%K 切音字
%K 工具理性
%K 人文主义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01BA20E8BA813E1924CB483152CA50D4FC5BD3CBB47B847F&cid=585D04A2453D8AD5DDFFE8BE5B16E24C&jid=D60DCFE5A8F7BD187924CADC70161E70&aid=E9216DD02B4FD04729CB78E512466393&yid=67289AFF6305E306&vid=16D8618C6164A3ED&iid=94C357A881DFC066&sid=339D79302DF62549&journal_id=1008-942X&journal_name=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referenced_num=1&reference_num=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