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Leaf Epidermis in Oryza and Their Systematic Significance
稻属叶表皮结构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A ZHANG Zhi-Yun %A LU Bao-Rong %A WEN Jie %A
张志耘 %A 卢宝荣 %A 温洁 %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D 1998 %I %X 本文对稻属Oryza L. 23种植物叶片表皮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叶表皮的某 些性状,如在叶片脉带之间长细胞中乳突的大小和分布以及叶表皮气孔器上小乳突的数目和着生位置 在稻属的各种之间有着一定的变异规律,这在稻属各种的分类和其系统关系的研究中有一定的价值。 综合这些性状的变异特征,按照叶片下表皮脉间长细胞中乳突的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气孔器中小乳突 的数目和着生位置可将稻属这23个物种分为3组。第一组包括长颖野稻、马来野稻、疣粒野稻和颗粒 野稻,这些种的叶表皮脉间长细胞中没有大乳突和中乳突,仅偶见极稀疏分布的小乳突,气孔器中均无 小乳突。第二组包括短药野稻、二倍体和四倍体药用野稻、小粒野稻、紧穗野稻、斑点野稻、阔叶野稻、高 株野稻、大颖野稻、根茎野稻和澳洲野稻,这些种的叶表皮脉间长细胞中通常没有大、中乳突,但密布小 乳突,且大多数种的气孔器保卫细胞的近两端各有2个小乳突。第三组包括栽培稻、一年生普通野稻、 多年生普通野稻、长雄蕊野稻、展颖野稻、南方野稻、矮舌野稻、非洲栽培稻和希来特野稻,这些种的叶 表皮脉间的长细胞中常有大乳突、中乳突和小乳突,而气孔器保卫细胞的近两端各有2个明显的小乳 突,并同时常在气孔器副卫细胞的近内缘还有2~4个小乳突。 %K Oryzeae %K Oryza %K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K Leaf epidermis %K Systematic signifi-cance
稻族 %K 稻属 %K 形态变异 %K 叶表皮 %K 系统学意义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B5EDD921F3D863E289B22F36E70174A7007B5F5E43D63598017D41BB67247657&cid=B47B31F6349F979B&jid=67CDFDECD959936E166E0F72DE972847&aid=B6E27E0B1A283CB9E75B507742F12016&yid=8CAA3A429E3EA654&vid=933658645952ED9F&iid=CA4FD0336C81A37A&sid=5D311CA918CA9A03&eid=13553B2D12F347E8&journal_id=1002-1175&journal_name=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