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STUDY OF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STRUCTURE DURING FLAME COAL PYROLYSIS
长焰煤热解过程中孔隙结构演化特征研究 %A 王毅 %A 赵阳升 %A 冯增朝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D 2010 %I %X 随着煤热解温度的升高,煤孔隙结构和数量发生剧烈变化。为研究其变化规律,以长焰煤为研究对象,应用压汞法分别对300 ℃~600 ℃常规热解和600 ℃高温蒸气热解固体产物的孔隙结构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计算不同热解温度下的孔隙分形维数,详细比较2种不同的热解方式下固体产物的孔隙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 常规热解条件下,总孔隙体积和孔隙率随温度的演化表现为:黑岱沟煤先减小后增大,温度高于500 ℃后增长的速率较大,而子长煤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增长速率最大的区段是300 ℃~400 ℃;比表面积随温度的演化表现为:黑岱沟煤一直增加,而子长煤持续减小。(2) 常规热解条件下,长焰煤孔隙体积分布以中孔和大孔为主,温度超过300 ℃时,大孔占绝大多数;而比表面积的分布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3) 高温蒸气热解条件下,长焰煤热解固态产物的孔隙体积分布以中孔和大孔为主,大孔占主导地位,子长煤表现更为明显,大孔比例达99.91%;孔隙比表面积分布表现为:黑岱沟煤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而子长煤以大孔为主。(4) 高温蒸气热解固体产物表现出更为优良的渗透性能,与注入惰性气体相比,注入高温蒸气是煤层原位热解工艺实施的最佳方法。在煤层原位热解工艺实施过程中,该研究可为煤体孔隙结构随温度变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K 采矿工程 %K 长焰煤 %K 热解 %K 孔隙结构 %K 压汞法 %K 高温蒸气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5B3AB970F71A803DEACDC0559115BFCF0A068CD97DD29835&cid=D3421FAA1A0A0F0C&jid=35E747D791A1346351AFB523B7FA35CB&aid=F31B2655FCE14DF900F3E409038DECA9&yid=140ECF96957D60B2&vid=771469D9D58C34FF&iid=9CF7A0430CBB2DFD&journal_id=1000-6915&journal_name=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referenced_num=0&reference_num=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