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THE SUPERLATTICE FORMATION AND LATTICE SPACING CHANGES IN COPPER-GOLD ALLOYS
铜金二元系中超结构的形成与点阵间隔的变迁 %A LU HSUEH-SHAN %A LIANG CHING-KWEI %A
陆学善 %A 梁敬魁 %J 物理学报 %D 1966 %I %X 本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全面地研究了Cu-Au二元系合金经不同时间(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熟炼后缓冷到室温,以及在300℃和600℃淬炼后的物相与相转变过程;精确地测定了点阵间隔,以研究其随成份和热处理的变迁;探讨了长周期超结构的堆垜周期同成份和温度的关系;并用保持不同热处理时间后淬炼的方法来研究等原子成份处的有序化过程。在上述的热处理条件下,整个二元系共出现了六种不同的相:α1是Au在Cu中的固溶体,α′1是相当于Cu3Au的超结构,α2是Cu在Au中的固溶体,α′2是相当于CuAu3的超结构,k是相当于CuAuⅠ的超结构,k′是相当于CuAuⅡ的超结构。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加长,有序区逐渐扩大,二相区逐渐缩小,在一年缓冷的合金,二相区几乎完全消失。因此作者认为:Cu-Au系的二相共存是处于介稳状态,以α′2相而论,最清晰的超结构线并不出现在化学计量成份而在68at.%Au。在等原子成份两边所出现的k′相,当合金经一年熟炼之后,一部分又变成了k相,在等原子成份处,k相和k′相的最高转变温度都并不恰好在等原子成份,而在于或小于49at.%Au。点阵间隔的量度表明:基本单胞平均点阵间隔同成份的关系是正偏离Vegard定律的连续曲线。在α和α′相区内,α值随Au含量而递增。在Au含量小于等原子成份的k′相区内,α值随Au含量而递增,c值则反而递减,同时c/α愈来愈偏离1。而在Au含量大于等原子成份的k′相区内,α值随Au含量的增加而缓慢地下降,c值却随之急速上升,同时c/α愈来愈趋向于1。当k′相转变为k相或k相转变为k′相时,α和c均发生突然的跃变。以热处理时间对点阵间隔的关系而论,在α,α′及k相区内,凡相状态不随熟炼时间而变的部分,点阵间隔在实验条件的范围内是恒定的。在α′2相区内,从无序相转变到有序相时发生点阵间隔的明显下降,在k′相区内,则凡Au含量小于等原子成份的合金,α值随处理时间而递增,c则递减;而Au含量大于等原子成份的合金,α和c都随处理时间的加长而递减。但在所有k′相区内,同一成份合金的基本单胞体积都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作者因此认为:应该把基本单胞的体积作为有序度的普通量度。本文详尽地讨论了k′结构超结构线的指数出现规律和它同k结构超结构线指数的对应关系。从在k到k′的变化中劈裂成双线的线间距离准确地测定了k′结构的堆垜周期,堆 %U http://www.alljournals.cn/get_abstract_url.aspx?pcid=6E709DC38FA1D09A4B578DD0906875B5B44D4D294832BB8E&cid=47EA7CFDDEBB28E0&jid=29DF2CB55EF687E7EFA80DFD4B978260&aid=DA06C704D788A05A&yid=C7EA1836BA194C9B&vid=BC12EA701C895178&iid=B31275AF3241DB2D&sid=B10D796AE1B3FEBD&eid=780091CB32840698&journal_id=1000-3290&journal_name=物理学报&referenced_num=1&reference_num=0